Jun 21, 2013

电视机

工作这么多年,今天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视机。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新的电视机有特别深的感触。
犹记得刚来吉隆坡工作时,和两位同事合租一间房子。

每次放工回家,大家都会躲在各自的房间不出来。
我没有电视机,

每天晚上都听到隔壁房间传出电视节目的声音。
听着戏里的对白,感觉上那些电视剧都很精彩,
我强烈的看戏欲望不能得到满足。
每天只有可怜巴巴地听着人家的电视度过寂寞的夜晚。
后来,隔壁家有个好心的安娣主动说要借我一架旧电视

大概她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安娣。
就这样,我在我自己的小天地里看着那架小电视,排遣寂寞。
后来我搬家了,安娣一家人帮我搬家,

还说电视机送我,不过不可以转送他人。
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有个朋友跟我借了电视机,

说球赛后就会还给我,结果一去不回头。
从那时候开始,我又过回没有电视机的生活,一直到现在。
一开始是因为买不起电视机,到后来买得起了,

却已经习惯了没有电视机的生活,
平日都是用电脑看戏,就觉得没必要买个电视机。
不久前家里添购了沙发,坐在沙发上看着空荡荡的墙壁,

总觉得少了什么。
嗯,是“家”的感觉
。于是狠下心来,花钱买了一个电视机,
也定做了一套有LED灯的电视架。
有了电视机,客厅多了几分温馨的感觉。
家才像家。

所以,我很满足。≧◇≦



Jun 14, 2013

其实,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著名香港填词人黄伟文在《Concert YY》里说过一番话,听了心里有些共鸣,在这里摘录几句:

     “小时候,我是个怪小孩。
     所以一度呢,我怀疑,我其实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好奇怪的人。
  怪到,这个世界其实是不需要我的。
  直至到后来,读大学。
  我进入到【进念.二十面体】,里面有一大堆全部都是这么怪的人。
  我就觉得,其实我是OK的。我甚至知道,很可能,我是X-man的friend。
我的怪,可能是为了拯救地球的。
  不过我自己还没知道而已。
当时,朋友里面有一个人,就是我之前讲的 Thomas Chen,
他跟我讲,他说:“其实,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听完这个话,我好像被开启了一些事情那样。
我不知道,今晚在这个场里边的朋友有多少人是经历过或者经历着,我当时不知道我的奇怪要做什么的那个阶段。
  所以,这句话,我都想送给你们。
  其实,你们都不知道你自己有多好。
  可能你的一些奇怪的才能,你没找到怎么用。
  不过,它终归会有它的出路,会有贡献世界的方法。”

我也是怪人一个,
常听别人说我的行为、思想很怪,
可是我觉得,
世界上有好多种人,不用每个都一样。
我的怪,
不见得一定会得到什么好处,
但我活得自在。
说不定,我的怪,
对我的创作能起作用。

黄伟文用他的“怪”,写出了上千首脍炙人口的好歌。
如果你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没有公认“有用”的才能,
别担心,每个人都有他贡献世界的方法。
“其实,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Jun 6, 2013

每个女生心目中的亚里士多德

自从《抓着友情的裤脚》出版以后,不断有人问我这故事是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棠棠和Jason存在吗?现实里有没有亚里士多德这个人?
我要很残忍地告诉大家,这故事并不是我的亲身经历,只有背景是真的。大学生活是真的,瓶双拍短片的题材是我当年的大学功课。
我是死爱面子的人,不会去抓朋友的裤脚来挽留友谊。棠棠是假的,如果有这样可怕的人在我身边那么久,我不太可能会察觉不到。Jason倒有点儿像我一个朋友,不过我朋友并不吝啬。亚里士多德的角色纯属是我想要制造一个对比(你不把他放在心上,他对你却有情有义)才创造出来的人物。
不过我很开心,能够把假的故事、假的人物变得逼真,很有成就感。也许是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不断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了进去,才增添了真实感。
《抓》出版以后,很多人都喜欢亚里士多德这个角色,这是我没想到的。他在故事里的戏份不如棠棠和Jason吃重,顶多是个大配角,可是大家对他好像特别有好感。是不是每个女生都希望身边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呢?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对亚里士多德的印象特别好呢?


Jun 4, 2013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昨天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只能说宣传太强了,剧照太美了,水准却不怎么样。真心地觉得,《致》不是粗制滥造的电影,整部片子都看得出剧组的用心。
只是叙事的手法、角色塑造和剪接差强人意,没有焦点,对白太做作,只有布景和摄影还可以。
没有青春气息,没有属于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完全辜负了片名。
当然,还是有人看了后感动不已。毕竟看电影是很主观的。
我习惯了每看完一部电影都会上网看影评,有个影评者玄曦皓写的,我挺赞同的:
“《致青春》的叙事极度割裂,主线不明,散点的讲故事方式,也让影片犹如一盘散沙。到最后,由于铺的摊子过大,导致局面完全失控。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叙事视点游离在各个主角之间,往往只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人物性格根本还没建立起来,观众情绪根本还没调动起来,就匆匆忙忙地走进了下一场戏,好像屁股后面着了火,迫不及待地往前赶,从青春里逃离出来,再去作秀式地缅怀。”

有人留言给那些写影评的人,说:“你这样爱批评别人的电影,你自己怎么不去拍一部电影,看看你有多高的水准?看看你会拍出什么样的东西。”
我觉得这样说其实不对,
我去餐厅吃东西,连说食物不好吃的权利也没有吗?
难道因为我说东西不好吃,我就要去煮一道来跟那个厨师比赛吗?
谁不知道准备一道菜要花很多功夫?谁不知道厨师忙得汗流浃背才煮出一道菜?
但是用心准备和好不好吃是两回事。
我们凭什么说不好吃?就凭我们是消费者。